聚力引领 实干共进——钦州环水公司探索党建业务深融实践
在北部湾向海图强的浪潮中,环保水务集团始终以“守护生命之源、创造最美生态” 为企业使命,将党建引领贯穿环保水务事业发展全链条,推动旗下直属企业深度践行 “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互促” 理念。作为集团公司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直属企业广西钦州北投环保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钦州环水公司”)以党建为舵、以实干为桨,将红色基因融入环保水务发展全链条,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用汩汩清流滋养城市发展,以担当作为书写民生答卷。
钦州环水公司积极响应环保水务集团部署,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深化基层党建“五基三化”系列行动,推行党支部“评星定级” 管理,从组织生活、队伍建设、活动载体等9个维度梳理工作措施,精心打造“水质监测先锋岗”“供水运行党员责任区” 等特色阵地。目前,已培育北投集团“五星级党支部”1个、“四星级党支部”2个,斩获自治区级“最美给排水工人”“五一巾帼标兵岗”以及北投集团级“北投岗位能手”“北投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
同时,钦州环水公司积极推行“党建 +工匠”培育模式,由党员技术骨干牵头组建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通过技能比武、技术攻关、课题研究等载体,培养出“钦州工匠”“电焊强将”等多名业务尖兵。他们开展的技术改进、课题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超百万元。通过党建引领人才培育,近年来陆续攻坚完成广西钦州石化产业园供水项目等多个大型原水供水工程,为全力保障地方供水安全提供了人才支撑,筑牢环保水务集团基层党建“动力源”。
环保水务集团以科技创新为锋刃,破壁行业发展困局,深耕“党建+科研”深度融合的沃土。钦州环水公司紧跟集团公司步伐,聚起10余名党员和技术骨干加入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让党建“软实力”转化为科研创新“强引擎”。近两年,公司获批为自治区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发明专利受理7项,实用新型专利受理20项、授权1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0项,发表论文27篇。其中“智能水表远程抄表系统”如添双翼,抄表效率提升60%,惠及约1.7万户居民。同时依托供排水一体化平台、GIS管网信息系统、客服热线系统等智慧中枢,编织起超50公里原水管网、300多公里自来水管网、30多公里污水管网的“神经网络”,实现24小时守护着每一条管网安全运行。
在环保水务集团技术革新与创变求索的征途上,钦州环水公司党员骨干始终勇立潮头,擎起科研先锋岗的鲜红旗帜。他们巧手擘画,推进供水反应沉淀池进水管阀门改造,为制水提供数据支撑,降低运行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匠心巧思,攻克滤池反冲洗滤砂漏失的顽疾,实现年节约V型滤池补滤砂量约为120吨,节约费用10万余元。他们聚力攻坚,推动供水系统自动化升级,完成自来水智能投加消毒装置技改每年可节约成本约20万元,自来水厂获评四星级厂站。他们破壁求新,创新增加斜管曝气装置,解决堵塞问题,沉淀效率提高40%,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月增30万方),年节约成本5万元、水资源5万方。钦州环水公司始终于点滴间蕴藏守护的温度。
钦州环水公司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推动党员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群众最期盼的角落。每逢夏季供水高峰、台风暴雨等特殊时刻,党员带头24小时坚守岗位,快速响应处置用水故障。更是通过优化调水方案,充分考虑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的精准调配,为约2700家企业、15万群众筑牢用水安全屏障。持续升级水质检测体系,新增12项指标监测,针对水中多种重金属元素增设应急设备,建立起覆盖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的全方位、常态化监测机制,让水质监管更趋周全。从3000多公里供水管网的细致巡检,到将近5000个阀门的精心排查;从日常全面保养的未雨绸缪,到每次抢修抢险的争分夺秒;从百余次免费水质检测,到3500余块水表的贴心免费更换——每一项行动都浸透着为民初心。这点点滴滴的付出,践行着环保水务集团“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郑重承诺,让清澈水流不仅滋养着城市的蓬勃发展,更深深浸润着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从技术攻坚的深耕细作,到智慧升级的迭代焕新,再到民生服务的温润践行,环保水务集团始终以党建为魂,以实干为笔,为城市流淌的水脉注入澎湃的红色脉动。循着保障供水安全、赋能民生发展的脉络稳步向前,一笔笔晕染开北部湾“水润民生、城美业兴”的壮阔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