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小伙洪家光:技校毕业39岁突破航空消磨技术获奖800万
2022年10月16日,备受瞩目的“二十大”正式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代表们齐聚一堂,满怀喜悦地参加这场盛会,气氛热烈而庄重。
这些代表大多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其中有一位特别引人注目的代表——洪家光,他是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的首席专家。洪家光背后有一段极具励志意义的故事,尽管他出生在普通的家庭,学历并不出众,但他凭借着顽强的努力和卓越的才能,在39岁时成功破解了西方的关键技术,并荣获国家奖金800万元。那么,这位名叫洪家光的代表,究竟有着怎样的奋斗历程呢?
洪家光于1979年12月出生在沈阳市,是一名典型的农村孩子。尽管新中国的改革开放使得许多家庭生活逐渐改善,但他的家庭仍处于贫困状态。洪家光的家里靠种地为生,父母的健康状况也较差,常年需要看病吃药,这使得家庭经济状况更加拮据。在这样的环境下,洪家光从小便懂事起来,常常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当洪家光年仅6岁时,村里建起了一家机械制造厂。对于这个家境贫寒、几乎买不起玩具的孩子来说,机械厂的一切充满了吸引力。放学后,洪家光常常跑到机械厂附近,像是进入了一个巨大的玩具世界,那里的一切都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这种环境中,洪家光对机械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虽然家庭条件困难,但洪家光的父母深知读书的重要性,他们省吃俭用,只为供养洪家光上学。洪家光也非常懂事,努力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初中,并且在初中三年里,他始终名列前茅。
然而,在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时,洪家光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意识到继续上学不仅会给家里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学费和生活费也会成为沉重的负担。于是,他放弃了高考,进入了黎明技校学习车工专业,决定尽早投身工作,减轻家庭负担。这个决定与他自小对机械的兴趣密切相关,也是他深思熟虑后作出的选择。
在技校的三年里,洪家光更加努力学习,凭借着对机械的浓厚兴趣,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为了节省费用,洪家光选择了走读,每天坐上那辆吱呀作响的小木火车,往返于家与学校之间。在这段时间里,洪家光常常在车厢内翻阅书籍,把枯燥的旅途时间变成了学习的宝贵时光。
1998年7月,洪家光顺利毕业,以班级第一的优异成绩被分配到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第58号车间。虽然这时他脑海中充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真正的航空发动机,洪家光几乎没有接触过。当他正式开始工作后,他才深刻体会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距。每天的工作都显得十分单调,重复着加工零件的任务,几乎没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这让洪家光感到有些无趣。
尽管如此,洪家光并没有放弃对机械的热爱,他依然保持着一个更高的目标,想要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技工。工厂的收入虽然不高,但至少能够帮助家里缓解经济压力,这使得洪家光更坚定了自己在机械领域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洪家光熟悉了车间的环境,也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空闲时间,他总是会去其他车间向师傅们请教,汲取更多的技术知识。
在2000年,工厂的生产任务异常繁重,洪家光没有退缩,反而将行李搬到了厂里,几乎全天候在车间工作。他的这种敬业精神赢得了厂里同事的高度评价,很多老技师也对他刮目相看。尽管工作压力很大,洪家光依然坚守岗位,投入了大量的加班加点,甚至在某次工作中不小心伤到了手指,但他仍然坚强地继续工作,直到手伤被发现并送医治疗。
休养几天后,洪家光坚持要回到工作岗位,尽管领导多次劝说他好好休息,洪家光却固执地表示:“我一只手也能工作。”在伤势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他依然继续操作机器,一边缠着绷带,一边完成任务。洪家光的坚韧和不屈,深深打动了身边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洪家光在机械领域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2002年,他开始挑战金刚石滚轮加工技术,这项技术在厂里只有少数人掌握。面对复杂的技术挑战,洪家光毫不退缩,经过十天的努力,他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并对其进行了技术创新,提升了加工精度。
这一成功不仅为洪家光赢得了声誉,也为他后来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在随后的几年里,他继续自学数控机床技术,并成为了公司双料高级技师。与此同时,他也加入了中国,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员。
2007年,洪家光参加了“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尽管他未能取得理想成绩,但这次经历激励他更加努力。他决定以后的每一天都当作比赛来对待,把每一个零件的加工都做到极致。2009年,他被任命为首席技师,肩负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但他依然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
2011年,洪家光终于在“振兴杯”比赛中夺得了冠军。随后,他开始致力于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的研究,这项技术不仅攻克了西方的技术瓶颈,还显著提升了国产航空发动机叶片的精度。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洪家光最终成功将精密磨削技术应用到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制造中,提升了叶片的使用寿命,并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壁垒。2017年,洪家光凭借这一创新成果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荣获了国家专利,还获得了800万元的奖金。
洪家光的成就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被授予了“国家级工匠”称号。尽管有很多外国航空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提供了丰厚的待遇,但洪家光始终没有动心,他坚持留在祖国,为中国的航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天,洪家光不仅是中国重视的顶尖人才,还曾担任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手。然而,他依然坚守在机械加工的第一线,为祖国的进步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