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价创历史纪录的拉菲是假酒
我们前两天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作为种植葡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234年的古老波尔多名庄,拉菲古堡早在1868年罗斯柴尔德家族入主之前,就已经声名远播。对于经历过数百年历史沉浮的名门大家,价格的波动和主动的战略选择,本就是商海沉浮中稀松平常的事情。
拉菲的稀有老年份在拍卖会上创下纪录的情况,历史上也发生过好几回。2010年,3瓶1869年的拉菲(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初始年份)就在香港被拍出180万港币/瓶的高价而打破历史纪录。1985年,一瓶据说曾被缔造美国的“国父”之一的托马斯·杰弗逊所收藏的1787年份拉菲葡萄酒,在伦敦以10.5万英镑的价格成交,创下了当时全球单瓶葡萄酒成交价的历史纪录,并一直保持到2000年。
但当年这瓶传奇的“1787杰弗逊拉菲”,现在可以确认无疑,是假酒!这件事情背后的几位当事人近年来都已相继作古,但与之相关的一连串传奇、迷雾、欺诈和诡谲的故事,却远不只是”贵“和”假“两个字就能讲完的,值得再说给赏源知味社群的饮家酒友们听听。
1985年夏天,巴黎的一队装修工应屋主要求整修一座老房。在打穿一堵墙后,工人发现墙背后居然还有扇门!就这样,一座尘封多年的酒窖被发现了。
这种秘密酒窖在法国并非孤例——好酒如命的法国人在二战投降后为了防止纳粹洗劫,砌死了不少酒窖。相应的记录也被销毁,只存在拥有者的记忆里,等着战火消弭再次开启。有的主人不幸亡故,秘密失传,让后来无心买入地产的人捡了大便宜。
特别的是,这座老房里的神秘酒窖中的藏品实在惊人,据发现的人说无数波尔多列级名庄的传奇老酒充斥其中。为了评估酒款的价值,房间主人联系了自己的朋友——一位德国音乐发行人,葡萄酒收藏家哈迪·罗登斯多克(Hardy Rodenstock)。
哈迪先生回忆说,他走入酒窖那刻,起先注意到的是几瓶手工吹制,歪歪扭扭的瓶子。他拭去其中一瓶上厚厚的霉菌和尘土,漏出了褐绿色瓶身上铭刻的三个单词,年份“1787”,名称“Lafitte”以及缩写“Th.J”。宣告着这是美国开国元勋和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的个人藏品,一瓶1787年份拉菲(拉菲在十八世纪时写作Lafitte)。
这位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也是那个时代出名的葡萄酒爱好者和收藏家,记录总结波尔多葡萄酒分级的先驱。正是在1787年这个梦幻年份,托马斯·杰弗逊头一回游历了波尔多产区。
杰弗逊日记中记录的波尔多葡萄酒排名与68年后1855官方评级对比,来源:Thomas Jefferson on Wine一书
这样褐绿色的手工酒瓶还包括其它一些一些十八世纪的波尔多名庄,比如木桐古堡和滴金酒庄……单是这些酒的价值就已经超越了人们概念中其它任何酒窖的藏品。
据哈迪·罗登斯多克先生所说,房屋的主人担心自己的身份曝光后会给酒窖的所有权带来不必要的纷争,于是委托他代为出手这些在人类历史和葡萄酒上都有非凡价值的珍品。
1985年的12月5日下午,”杰弗逊珍藏“中的1787年份拉菲,出现在伦敦佳士德拍卖行。佳士德的酒水部门主管,一代业界传奇,葡萄酒大师 Michael Broadbent 为这瓶酒做了评估。由于1787年份的杰弗逊藏品太过罕见,他品尝了哈迪·罗登斯多克提供的那座酒窖里其它一些十八世纪的酒款。根据经验,Michael Broadbent认为这批酒保存妥当,品质上佳而且仍然可口。另外,他还咨询了历史学者和古董鉴定人员,觉得这瓶酒的确应该来自杰弗逊的时代。
第一瓶拉菲葡萄酒以1万英镑的价格开拍,2分钟后,Michael Broadbent 宣布交易成功——福布斯集团当时的副总裁Christopher Forbes以10.5万英镑的价格拍下了这瓶葡萄酒。他财大气粗地表示:“至少(杰弗逊收藏的葡萄酒)比林肯被刺杀时攥着的歌剧院望远镜有意思,而福布斯集团连那副望远镜都买了”。
故事还没结束,商业大鳄离场后,权威葡萄酒媒体Wine Spectator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东土豪以更合理(也就是便宜不少)的价格买下了其它两瓶1787年份杰弗逊藏品。
拍卖之后,哈迪先生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座上宾。他精通盲品、见闻丰富、慷慨大方,是酒会上的红人。除了拍卖外,他还定期用那座酒窖里的珍藏举办令人咂舌的奢华品鉴会。
1998年,他举办了包括1784年份在内,125个年份滴金垂直品鉴,成为了欧洲酒界的传奇故事。那些支付了不菲的门票的贵宾们,花了7天才品尝完这些佳酿。而哈迪先生还慷慨的邀请了当时特别有影响力的酒评家们免费出席这样的活动,更近一步抬升了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
好人缘又盆满钵满的哈迪先生,眼看就要借助这样戏剧化的际遇名利双收的写入历史了,然而故事本身却向更加戏剧化的方向努力了一把。
伏笔埋在1988年,那一年通过其它中间商,一位来自美国的亿万富豪以50万美元的总价从其它几个中间商手中买入了4瓶杰弗逊藏品:1784和1787两个年份的木桐(那时候叫 Branne Mouton)与拉菲。
这位富豪就是全球巨大的非上市公司,美国科氏工业集团创始人Fred Koch的儿子比尔·科赫(Bill Koch)。和很多再创业的美国富二代一样,他和他大哥Frederick R. Koch选择离开了家族企业自己闯荡。在把继承的股票以8亿美金套现后,科赫先生勤勤恳恳的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能源帝国。
1983年,比尔·科赫先生开始投身美术品和葡萄酒收藏中,那时候就立志打造世界前列水准的豪华葡萄酒收藏。因为入行早,又有足够资本,他的艺术品投资都回报不俗。此外,他还经常在博物馆举办个人展览,将自己的藏品向观众展示。
毕加索《给画商的肖像画》,是比尔·科赫从80年代初购买的一幅毕加索早年画作的夹层里无意找到的。
2005年,比尔·科赫希望在波士顿精品艺术博物馆展出包括那4瓶杰弗逊藏品在内的一批个人收藏。博物馆工作人员按规章向科赫先生要求每件展品的鉴定文件。
在这些酒被买下17年后,科赫先生突然意识到,手中没有任何东西能证明这些酒曾经属于过杰弗逊。实际上,除了当初福布斯买下的那一瓶酒有佳士德酒水主管 Michael Broadbent 的背书外,其它任何一瓶“杰弗逊收藏”都没有书面的权威证明。
犯难的科赫只好找到关于杰弗逊生平研究的权威机构,美国杰弗逊博物馆寻求帮助。很快,长期致力于研究这位美国国父生平的博物馆馆长答复了科赫先生——
“这四瓶酒和杰弗逊本人应该没有任何关系,实际上,我们认为所有所谓的‘杰弗逊珍藏’应该都不曾属于过杰弗逊。”
2014年,在一次电视台采访上,比尔·科赫先生公开承认,自己是个“冤大头”(fake wine sucker)……如果你熟悉现代一些著名的假酒案件,比如鲁迪·科尼亚文(Rudy Kurniawan)、René Dehn)、Eric Greenberg…你会发现每个事件追溯下来,里边都会有一位不幸上当的比尔·科赫先生。
而在他的受骗上当史里,这可能是震撼特别大的一次。他本意只是希望证明他购买的酒与那瓶福布斯博物馆里的杰弗逊藏品出自同一批窖藏即可,没想到却被相关领域的专家斩钉截铁的否定了。
美国媒体宣称比尔·科赫有一种其它亿万富豪非常罕见的品质——他能承认自己错了。在电视采访里,他解释说因为童年总被人愚弄,他特别不能容忍的事情就是别人卖假货给他。另外,除了收藏名酒外他还有一个开销更大的爱好——打官司,而且是不计代价的。
为了搜集起诉哈迪先生的证据,他高薪组建了自己的侦探队伍,著名侦探、退休的苏格兰场警长、军区五处在德国的前特工……外带一大票葡萄酒专家。据带队的FBI退休探员估算,光是砸在队伍身上的佣金和调查费就超过100万美元,是那4瓶假酒价格的一倍。
比尔·科赫(左)和葡萄酒鉴定专家Maureen Downey唐妮(中)以及Koch的首席律师举着买来的假酒合影。Maureen Downey帮科赫挽回了1200万美元的费用,但都不及这位富翁的全部损失
一开始,科赫先生只是打算找哈迪制假的证据,但他重金砸出的侦探小组高速挖掘出了更多被尘封的往事。原来,早在1985年秋天,佳士德的Michael Broadbent就曾经咨询了美国杰弗逊博物馆,当时馆长就给出了否定意见:
杰弗逊的日常账本,信件,银行证明以及他在法国期间的海关记录,从来没有提到过什么1787年份的葡萄酒。而且,很难想象如果杰弗逊真的有这些酒,在巴黎期间所有去他家做客的好友个人纪录中都没有留下尝过的痕迹,哪怕是特别亲密的那些朋友。
由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并不懂得品鉴、葡萄酒酿造和陈年等细节,他们提出的反对意见在葡萄酒大师 Broadbent 眼中显得逻辑不通。再加上没有直接否认这些酒属于杰弗逊的证据,他们的说辞和哈迪·罗登斯多克以及其它收藏家的意见一起被放在 Broadbent 的桌面上时,就显得无比单薄了。文化和地域的鸿沟,就这样隔开了欧洲酒评界和美国历史学界。
当然,在科赫先生开始调查后,同样富有的哈迪·罗登斯多克先生也没有闲着,任何为比尔·科赫作证的顾问和专家几乎都被他以诽谤的名义起诉过了。
根据这个故事为蓝本写出的小说《亿万富豪的醋》,不过英国的发行商出版后,也被哈迪·罗登斯多克起诉诽谤而下架。全球其它地方仍然正常发售。
在科赫先生的侦探团里,负责牵头的前FBI探员Elroy对证据的搜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团队里前军情5的手下在德国意外挖到另一段关于罗登斯多克先生的质疑——早在1991年,德国的一位收藏家Frericks就因为一瓶1787年份杰弗逊拉菲真伪问题与罗登斯多克发生诉讼。这位收藏家委托实验室将酒进行碳14鉴定,发现这瓶酒里有一半以上来自1962年之后的酒液。法院当时判决罗登斯多克败诉。
但随即,罗登斯多克也委托另一位科学家鉴定,结果针对性的相反,罗登斯多克手中的报告称“没有任何酒液是1962年之后的”(但没有给出具体年代)。随后,他反诉那位收藏家诽谤他……几番攻讦,终于两人庭外和解。
Elroy据此相信,罗登斯多克是个造假者,那些葡萄酒必然有假。为了避免被罗登斯多克故技重施,他选择把宝押在不用开瓶,但更为昂贵的辐射检测方式上。2005年底,Elroy携带4瓶价值50万美元的葡萄酒,前往法国进行铯137监测。
铯137是人工核试验产生的辐射物,只存在于1943年,人类掌握核裂变之后的环境里。如果是在那之前密封装瓶的酒液,则无法测出。罗登斯多克本人也前往试验现场围观。结果让Elroy大失所望,4瓶杰弗逊收藏里没检测到任何铯137。也就是说,瓶子里的酒的确来自1943年之前。但究竟是1787还是1942,没人知道。
显然就算是假酒,那些酒本身也已是非常古老的珍品。失望的Elroy回到美国,就在他重新将酒瓶送回酒窖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新的疑问——如果这些酒是假酒,既然酒液无法证明,上面的签名会不会漏出破绽?
2006年初,他联系到了FBI的工具专家,通过在一块同样来自18世纪的玻璃上反复试验和比对痕迹,他们证实,酒瓶上的字迹和截面不可能来自那个时代雕刻玻璃的铜质玻璃刀。实际上,那些粗细匀称,运笔流畅的字迹,小型电钻或者牙钻刻画玻璃留下的痕迹,换句话说,来自那个时代不可能存在的电动工具。
2006年,科赫先生在曼哈顿地方法院以诈骗罪将哈迪·罗登斯多克告上法庭。罗登斯多克始终都没有出场,他写信给法官坚持自己无罪,声称美国法院无权判决他这个德国人。同时,他发布了大量的声明,驳斥所有比尔·科赫的言论。在他缺席的情况下,法院不得不再三延迟这次案件的审理。
直到2018年去世,哈迪·罗登斯多克都没有回应美国法院寄来的传票。他仍旧热衷通过媒体驳斥比尔·科赫的说法。但到今天为止,他拒绝再拿出任何一瓶杰弗逊葡萄酒用于鉴定。他也一直拒绝透露他背后发现酒窖的那家人,酒窖在巴黎的实际位置。甚至于至今他都没有公布当时究竟发现了多少杰弗逊葡萄酒,多年以来,他的措辞一直都是“一打左右”。
佳士德酒业的 Michael Broadbent 以及同一时代的很多德高望重的酒评家都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被认为“晚节不保”,有的人甚至从此一蹶不振,黯然退场。大众并不在意这些酒的年代连精密的科学仪器和测量手段都无法准确判断,对他们来说,这些靠品鉴吃饭的人能把如此昂贵的酒弄错,就足够成为话柄了。
而这瓶一度创造历史的昂贵古老拉菲,现在还在福布斯博物馆里展示着。到今天,我们还是不知道这瓶酒究竟是无价之宝,还是一文不值。
据科赫先生所说,买到假酒已经让他损失了超过500万美元。而打假诉讼的费用,则这个数的5倍。但是除了他之外,其他收藏杰弗逊葡萄酒的亿万富豪都没有提出诉讼或者鉴定需求。
后来2012年臭名昭著的“康帝博士”Rudy Kurniawan造假东窗事发,被判入狱10年,曾经从拍卖行买到过由他提供的可疑葡萄酒的人们,也都对此事讳莫如深,细品之下足见人性的幽暗。
Rudy的落网,核心起因之一就是比尔·科赫的起诉,又是他...而另一有力的证人,是时任勃艮第大名庄彭寿酒庄Domaine Ponsot庄主的Laurent Ponsot先生。当年他只身一人从勃艮第远赴纽约,在拍卖现场孤勇揭发售假叫停了拍卖,这份正义感赢得了全世界的倾佩,这个故事我们下次再讲。
正好近期我们第五年拿到彭寿酒庄的直出配额,完全不用担心正品来源和老年份储存状态等问题,一手价格物超所值,尤其难得的是酒庄酒窖直出的收藏级老年份套装:点击查看Ponsot直出配额酒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灾难性内爆,多名富豪深海瞬间死亡,每人都承受了每平方英寸4930磅的水压,事故原因公布
足坛冷门夜!阿森纳2-3,罗马0-4,62岁穆帅率队1-2,马竞1-1
国补政策8月6日最新消息 :国补暂停后8月将恢复继续领取截止到2025年12月31日结束
惊爆!继恒大歌舞团后,许家印香港豪宅被曝设有464平的地牢!
北京协和医院专家答红星新闻:“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可能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脊柱侧弯
杭州高架理想MEGA起火,车主:理想救我一命 高管:感谢认可事故正了解中
广东清远一新建投资3000万的水上乐园开业三天被冲走,工作人员:损失不大,已回收
澳大利亚三分26投15中 36分大胜韩国 李贤重16投3中&三分12中2
谷歌 Pixel 10 系列被曝将推出基于 Gemini 的“相机教练”功能
2K 210Hz 超频,技嘉预热“M27Q2 QD”27英寸显示器即将上市